中国制造2025汽车企业信息化PLM解决方案

全面提升汽车企业的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基础,也是《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对企业提出的信息化建设要求。 本文以汽车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出

产品应用

信息化

汽车企业

中图制造

2025

    全面提升汽车企业的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基础,也是《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对企业提出的信息化建设要求。 本文以汽车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出发,在深入研究《中国制造2025》战略方针的基础上,分析了汽车企业信息化建设未来的发展趋势,从宏观角度阐述了在企业信息化建设战略规划、工业互联网应用能力、安全管理建设、信息系统数据融合与集成、信息系统与业务系统联动优化建设等方面的观点。

 
1 前言
    近年来我国汽车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信息化建设为企业带来了研发生产效率提升、运营成本降低、管理流程优化等竞争优势,信息技术的应用成为推动汽车企业发展的新动力。

    信息化建设的理念自21世纪初开始逐渐受到行业和企业的重视,自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到2014年中德两国宣布将开展工业4.0合作,再到2015年我国制定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我国汽车企业信息化建设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2015年,随着“中国制造2025”正式颁布,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之梦已成为国家战略。
 
    借鉴“工业4.0”的经验,尽快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中国制造2025”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为主线,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汽车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也代表了中国制造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在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进程中,汽车产业的两化融合深度和智能制造水平亟待快速提升。在过去的十几年时间中,我国大中型汽车企业已基本全面建立起以PLM/PDM、ERP、MES、BOM管理等平台为核心的一系列信息系统,覆盖了汽车产品的设计研发、样车试制、物料采购、生产制造、销售等各个环节。

    针对企业诸多信息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相关学者提出了信息系统集成模式、业务与信息系统同步建设、加强信息安全防范等观点,但是面向“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如何发展汽车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相关的系统研究比较欠缺。因此,本文从“中国制造2025”战略出发,在对汽车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汽车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未来发展趋势。

 
2 我国汽车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1) 企业普遍具有信息化建设规划目标目前汽车企业普遍对自身信息化建设具有一定程度的规划和目标把控,同时也是企业对信息化建设工作越来越重视的体现,具体体现在信息化战略方案制定、信息化部门及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等方面。

    但是大多数企业的信息化规划缺乏科学合理性,可能会导致信息化建设的效果不及预期,难以保证投资产出比,甚至还有重复建设的情况发生,给企业带来资金的浪费和发展危害。并且,信息化建设规划与企业整体战略规划的适应性与一致性仍比较欠缺。
 
    (2)信息化系统基本覆盖汽车产品全生命周期
    CAD、CAM等是最早深入到汽车领域的计算机辅助技术,随后ERP、DMS等管理系统逐渐被各个汽车企业广泛使用,目前多数企业基本形成以PLM/PDM/BOM-ERP-MES为核心的信息化平台体系,并在汽车产品生命周期各个阶段中基本涵盖下图所示的管理系统,另外在具体研发和生产环节广泛应用各类专项软件工具。与此同时,仍存在部分中小型汽车企业信息化建设程度不高,缺乏核心信息管理系统。
 
    目前大中型汽车企业中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数量很多且存在数据互联互通受阻的情况,各平台数据互通难度较大的原因主要有两点:①部分平台开发时间较早,开发之初未完全考虑到日后的数据互通需求从而数据接口设计不灵活;②企业内众多管理平台由多家软件供应商提供,要想实现数据互通需花费高昂的沟通成本和开发成本。
 
    (3)业务管理与企业信息化发展不匹配
    回顾中国汽车企业信息化走过的二十余年历程,从建设导向层面可以分为两个发展阶段:技术导向阶段和管理导向阶段。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初期,企业往往只关注于技术是否能够实现的问题,这种情况下信息化建设则与企业的实际管理需求分裂开来,使得信息化系统无法达到预期实施效果;当技术导向模式的信息化建设负面作用日益显现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开始重视管理要素,但国内汽车企业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制度比较落后,使得管理要素在信息化系统建设中没有发挥核心价值。
 
    汽车企业当前处于信息化建设不断动态优化的阶段,随着信息化系统不断延伸其深度和广度,企业内部战略、业务流程、信息系统、人员与环境等各方面要素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如何使整个复杂的系统协调联动,要素之间互相促进发展,是企业当前面临的难题。
 
3 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汽车企业信息化建设未来发展趋势
(1)基于企业发展战略制定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
    汽车企业信息化规划也可称为企业IT规划,既包括企业信息化的建设目标,也包括根据总体建设目标设定的具体可执行的实施计划,企业信息化规划是企业整体发展战略在信息化建设层面的分解,可以说科学合理具备可实施性的信息化规划是企业深入开展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企业整体发展战略必定顺应《中国制造2025》战略方向,那么企业在制定信息化规划的过程中也要充分理解《中国制造2025》中相关的两化融合指示。

    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包括以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建设为核心、以业务流程为核心、以信息系统集成为核心的规划方法等。无论是何种规划方法,企业信息化规划都应该承载和对接企业整体战略规划和国家发展战略,进行企业信息化规划的大致步骤如上图所示,在企业战略分析阶段和企业信息系统战略规划阶段需要充分地评估企业目前的业务现状和信息系统现状,发现问题提出发展方向,并制定相应的信息化评估指标以规范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实施。
 
(3) 加强工业互联网应用能力和安全管理建设
    《中国制造2025》战略任务指出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工业互联网。总体来说,工业互联网的目标是在建立将机器、物料、人、控制与信息系统全面联通的网络基础之上,通过对工业数据的实时传输、全面获取、建模分析,形成智能控制与决策,驱动制造业的智能发展。汽车企业应积极开展数字化改造,提升设备智能化程度,采集全面的工业数据,同时加快信息系统向云平台迁移。

    具体体现到企业所应用的各类信息管理系统上,企业应将信息管理系统与智能设备更好地集成,将各项生产数据和智能设备产生的数据存储在云平台中,建立企业的大数据分析平台,对数据进行清洗、建模与分析,提升企业大数据应用能力。

    随着企业数据应用与决策能力不断提升,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问题愈加凸显,安全问题不仅是一个技术难题,更是一个管理难题,因此企业需综合考虑各种信息系统安全相关因素,加强系统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建设。

    (4) 信息系统数据融合与集成促进云计算、大数据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全流程和全产业链的综合集成应用是推进智能制造战略发展的重要基础。汽车企业应加快打通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数据,促进产品设计与生产制造、产供销一体、业务和财务等关键环节数据集成,实现智能管控,解决目前企业的各个信息管理系统成为“信息孤岛”的困境。
 
    目前已有部分汽车企业在数据融合与集成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江铃汽车实现了SAP、DMS和MES的集成,部分企业将各类信息系统集成到PLM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中。信息系统数据集成并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而是涉及到各个系统平台的数据流、信息流与任务流,需要在深入分析信息系统的关键业务流程与数据的基础上逐步整合数据,打通各平台接口,最终实现汽车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为企业的大数据平台建立与数据应用提供基础保障。
 
(4)建立信息化建设与业务管理的持续联动优化机制
    只有将企业的信息化系统与实际业务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出信息化系统建设对企业产生的价值,同时信息化建设也能够促进企业业务流程和管理的优化和创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要实现信息化建设与业务管理的持续联动优化,企业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相关管理人员全程参与到信息化系统项目的调研、设计和实施过程中;2、IT技术人员需加强对业务流程和管理的理解和学习;3、及时建立或修订与信息系统配套的管理制度,避免出现常规业务管理与信息化管理双轨制现象;4、注重信息化系统和业务系统的持续改进,两个体系都是滚动向前发展而非一步到位的,必须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审视现有系统的适应性。
 
4 结语
    面向《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中国汽车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任重而道远,本文基于我国大中型汽车企业已基本全面建立起以PLM/PDM、ERP、MES、BOM管理等平台为核心的一系列信息系统的现状,分析汽车企业未来仍需在企业信息化建设战略规划、工业互联网应用能力、安全管理建设、信息系统数据融合与集成、信息系统与业务系统联动优化建设等方面加快建设脚步,早日实现汽车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据集成与应用,实现智能管控。
 
    汽车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实现《中国制造2025》伟大战略的中流砥柱,也是汽车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在新一代的工业革命的引领下,汽车企业信息化建设将呈现开放融合、协同创新的形态,有力推进中国汽车产业崛起。


本文章来自上海御云信息有限公司 : 本文网址:http://www.plmpdm.cn/zxplm/356.html